北大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0”:四川等省份上榜
2020-10-10 15:00:00

10月10日,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0”。这份报告通过数字基础、数字能力、数字应用3个一级指标,以及细分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政策环境、数字人才、数字创新、数字安全等9个二级指标,15项测量指标,客观全面评估了我国各地数字生态现状。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态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均属于全面领先型。天津、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属于赶超壮大型。其中北京总指数85分,排名全国第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地基本实现了数字生态的省级内部小循环。

10月10日,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0”。这份报告通过数字基础、数字能力、数字应用3个一级指标,以及细分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政策环境、数字人才、数字创新、数字安全等9个二级指标,15项测量指标,客观全面评估了我国各地数字生态现状。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态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均属于全面领先型。天津、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属于赶超壮大型。其中北京总指数85分,排名全国第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地基本实现了数字生态的省级内部小循环。

数字经济成拉动经济增长重要一环

指数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张平文院士表示,今日数字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方面越来越显现出优势。在过去9个月的疫情中,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经历了萎缩,只有数字经济保持了增长。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数据应用场景拓展到经济、政府、社会等的各个领域,单纯使用GDP已难以衡量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需要从数字生态的视角,研究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社会经济主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进行连接、沟通、互动与交易,形成的围绕数据的流动循环、相互作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打造理想的数字生态,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

张平文认为,对数字生态进行科学评估,是打造理想数字生态的先决条件。数字生态指数2020提出了由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构成的数字生态理论框架,由总指数和15项分指数构成,涉及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重点城市,能够监测国家、地方、产业等数字化发展与转型进展,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助力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新型科技智库与社会服务平台。

张平文强调,为了全面、充分和精准地刻画数字生态,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特征和优势,以多方多源数据为基础,从多维度多视角进行评估。因此,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十四家机构,包括企业单位、互联网平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第三方组织等,共同成立了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以进一步汇聚数据、整合资源。

各省发展情况不一,应多种途径发展理想数字生态

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呈现四型联动、多维关联、经济依托的省级数字生态。各个省份根据数字生态特征可划分为全面领先型、赶超壮大型、发展成长型以及蓄势突破型;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个维度间相互关联,彼此正向促进,但数字能力是打造理想数字生态的关键;良好的数字生态与发达的经济水平正相关。

从各个省份来看,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属于全面领先型。该组别的主要特征,一是在总指数上国内领先,二是在分指数上没有明显的弱环,已经基本实现省内小幅环的理想数字生态。其中,北京数字生态总指数得分为85分,位居全国第一,三个一级指标也居于领先地位,数字基础得分81分、数字能力得分88分、数字应用得分85分。

天津、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属于赶超壮大型。该梯队数字生态水平紧跟全面领先型,但欠缺绝对优势或者存在较为薄弱的分指数生态维度,是制约这些地区实现高效省内小循环的主要因素。例如,山东数字基础和数字能力都比较扎实,如果未来能够成功推动数字应用,将很有可能形成健全的省内数字生态。

贵州、陕西、湖南、江西、黑龙江、内蒙古、重庆、宁夏、河北属于发展成长型。该类型普遍进入了数字生态发展的成长期。是否能够迅速成长,关键在于对现有生态做精准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寻求突破。例如贵州,是最先响应和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省份之一,已经拥有较为良好的政策和数据基础,然而数字能力仍然较为欠缺,需要提升数字人才的吸引培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来推动数字生态的快速升级。

山西、辽宁、吉林、广西、海南、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属于蓄势待发型。虽然这些省份数字生态指数的均值在全国以下,但是往往都有表现相对突出的分指数维度。因此,根据地方的票赋结构因地制宜的设计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实现突破的关键。例如海南,政府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已有较好的积累,抓住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机遇,发挥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就非常可能实现理想的数字生态。

研究团队认为,理想的数字生态要能实现优质的省级地方小循环,带动完善的跨省区域中循环,引导健康的国内大循环,融入共赢的国际外循环,最终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打造理想数字生态的路径不唯一。”张平文指出,各地数字生态现况和禀赋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发展数字生态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遵循生态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理想的数字生态既可能是基础支撑的发展路径(优先发展数字基础),也可能是能力驱动(着重发建设数字能力)或者应用牵引(精心培育数字应用)的发展路径。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50666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