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0 北京数字生态国内全面领先
2020-10-11 16:00:00

10月10日,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京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0,该指数客观全面地评估了我国各地数字生态现状,为打造理想的数字生态提供了科学评估依据和实践抓手工具。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态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均属于全面领先型。其中北京总指数85分,排名全国第一,其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项指标表现突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地基本实现了数字生态的省级内部小循环。

10月10日,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京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0,该指数客观全面地评估了我国各地数字生态现状,为打造理想的数字生态提供了科学评估依据和实践抓手工具。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态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均属于全面领先型。其中北京总指数85分,排名全国第一,其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项指标表现突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地基本实现了数字生态的省级内部小循环。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副校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指出,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数据应用场景拓展到经济、政府、社会等的各个领域,单纯使用GDP已难以衡量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

他认为,需要从数字生态的视角,研究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社会经济主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进行连接、沟通、互动与交易,形成的围绕数据的流动循环、相互作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打造理想的数字生态,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

数字生态指数2020提出了由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构成的数字生态理论框架,由总指数和15项分指数构成,涉及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重点城市,能够监测国家、地方、产业等数字化发展与转型进展。

本次指数显示,我国呈现四型联动、多维关联、经济依托的省级数字生态。各个省份根据数字生态特征可划分为全面领先型、赶超壮大型、发展成长型以及蓄势突破型;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个维度间相互关联,彼此正向促进,但数字能力是打造理想数字生态的关键;良好的数字生态与发达的经济水平正相关。

从各个省份来看,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属于全面领先型。该组别的主要特征,一是在总指数上国内领先,二是在分指数上没有明显的弱环,已经基本实现省内小幅环的理想数字生态。其中,北京数字生态总指数得分为85分,位居全国第一,三个一级指标也居于领先地位,数字基础得分81分、数字能力得分88分、数字应用得分85分。

天津、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属于赶超壮大型。该梯队数字生态水平紧跟全面领先型,但欠缺绝对优势或者存在较为薄弱的分指数生态维度,是制约这些地区实现高效省内小循环的主要因素。例如,山东数字基础和数字能力都比较扎实,如果未来能够成功推动数字应用,将很有可能形成健全的省内数字生态。

贵州、陕西、湖南、江西、黑龙江、内蒙古、重庆、宁夏、河北属于发展成长型。该类型普遍进入了数字生态发展的成长期。是否能够迅速成长,关键在于对现有生态做精准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寻求突破。例如贵州,是最先响应和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省份之一,已经拥有较为良好的政策和数据基础,然而数字能力仍然较为欠缺,需要提升数字人才的吸引培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来推动数字生态的快速升级。

山西、辽宁、吉林、广西、海南、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属于蓄势突破型。虽然这些省份数字生态指数的均值在全国以下,但是往往都有表现相对突出的分指数维度。因此,根据地方的票赋结构因地制宜的设计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实现突破的关键。例如海南,政府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已有较好的积累,抓住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机遇,发挥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就非常可能实现理想的数字生态。

专家指出,全面领先型和赶超壮大型省份的均值高于全国均值,发展成长型和蓄势突破型省份的均值低于全国均值。然而,单独看每个省份的每个指标尤其是三级指标,省份间并非按照四个类型依次排序,而是互有穿插。因此,对于数字生态的评估,应避免根据总指数得分高低做生态优劣评价,而是侧重于对生态结构做多级多维指标评估。

当天,北大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猎聘、京东智联云等多家单位,共同成立“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平台”。张平文表示,研究团队将平台为载体,进一步改进理论体系、丰富数据来源、发展智能计算、落实案例实践、探索国际规律,努力成为地方开展数字生态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建设数字经济的重要参考。

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50009802002192